載入中...請稍候...



龍婆術白欖佛牌最全資料(2)白欖佛牌第一期圖鑒

龍婆術白欖佛牌最全資料(2)白欖佛牌第一期圖鑒

白欖佛牌第一期是在佛歷2493年(西元1950年)督造、第二期是在佛歷2494年(西元1951年)督造,每一期都督造了84,000尊。 但是第一期由於材質不好導致佛牌損壞,寺廟在督造第二和第三期的時候更換了材質。 然而第一期和第二期適用的模型是同一個,所以分不太出來哪個是第一期哪個是第二期,就直接把第一期和第二期都叫做"第一期"。


白欖佛牌一期 第1模

image image

第一模型的觀察點在於左腳 會比其他款要短,左膝蓋與牆壁的距離較大。 還有屋頂兩旁的線條有13條,最上面和最下面的線會比其他線條淺。 佛尊臉部飽滿但是下巴尖,右膝蓋橢圓。


白欖佛牌一期 第2模

image image

第二模通常被叫為「[**]模型」因為所印出來的佛牌在佛的左手臂有一點凸看起來像[**],還有手的姿勢跟第一模型不一樣,左手稍微往下了一點,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左耳垂跟臉頰貼在一起,左邊的後簾有12條線而右邊則有11條。 佛尊的臉看起來很飽滿。


白欖佛牌一期 第3模

imageimage

第三模型的特點是佛像頭部有一顆圓圓的小球,看起來頭部偏外,人們叫這批模型"佛頭偏外模型"後簾左邊有14條線、右邊有13條線。 佛尊的比例很美、面部飽滿,右耳垂比左耳垂長,左手拇指稍微翹起,有小小的裂痕。 (和第一模型相似)


白欖佛牌一期 第4模

image image

第四批的特點是在佛尊的脖子有兩條線,看起來像圍巾,兩邊耳垂即長又圓,抬起的右手可明顯地看出拇指和食指明前的掐在一起並做成圓形。 左手臂輪廓不明確、較淺。 左後簾有13條線、右後簾有14條線(最低端不明顯)


白欖佛牌一期 第5模

image image

第五模型的特點是圍繞著佛尊的屋頂,是一座較大而且扁平的屋頂,而背後的布簾大小也和屋頂對稱,左邊有11條線、右邊有10條線。 佛尊臉部飽滿、下巴圓,左耳垂長至肩膀,左手和手指顯得較長,坐殿圖案的距離也比其他模型的圖案差距較大。


白欖佛牌一期 第6模

image image

第六模型的特點在於佛尊抬起的右手粗似蟹螯、手指明顯,左手壞斷裂,右腳稍微翹起,膝蓋下的左腳顯示成一條線。 佛尊臉部較大,上下嘴唇張開(人們叫"張嘴模型")後簾有12條線,底部通常不明顯。


白欖佛牌一期 第7模

image image

第七模型大致上和第六模型差不多,尤其是雙腳的被部分非常相似。 但仔細觀察後會發現臉部比第六模型的佛尊小了一點,腿上也有佛袍的痕跡(人們叫"佛袍明顯模型")左邊後簾有13條線、右邊有14條線。 (最頂端不明顯)。


白欖佛牌一期 第8模

image image

第八模型,是非常罕見的模型,基本細節和第一模型差不多,后簾兩邊都有13條線,和第一模型一樣。 (但是有些佛牌印出來時,后簾不明顯只能看見12條線)。 這個手印佛牌應該來自於第一模型,並且在後期印出來的,佛像較淺、不明顯。 佛尊面部比其他模型要小,至於和第一模型相似的地方就是圓圓的右膝蓋和跟屋頂有差距的左膝蓋。


白欖佛牌一期 第9模

image image

第九模型,是非常罕見的模型,基本細節和第七模型差不多,臉部非常相似,但是若仔細觀察可看出第九模型的下巴較長,右手肘張開。 (第七模型的手肘是貼近身子的)但是同樣的地方是左後簾有13條線、右後簾有14條線,並且還有佛袍凸起兩個地方。


白欖佛牌一期 第10模

image

第十模型的佛尊臉部較大、下巴粗圓,兩邊耳垂像一根柱子長長直直的,手臂較粗。 印的較好的佛牌可以看到脖子上的2條線,佛袍面積較大,左腳粗並有裂痕,左邊後簾有12條線、右邊則有13條線。


白欖佛牌一期十個模已經介紹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所説明,泰文全部是請朋友翻譯的,不到位的地方大家多多見諒。 但是小編也可以自信的說,現今還沒有比我更加完整的中泰翻譯資料,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多轉發,多多關注!

白欖佛牌第三期淺模、深模和第四期白欖佛牌的圖鑒都已經翻譯完成,之後會陸續發佈,也請大家持續關注!


Knowledge sharing